是时候让ACEA和API分道扬镳了。
今天参加奔驰零配件配送大会的朋友告诉我,奔驰要推出的机油只有MB 229.3和229.5两个标准,包装上不再标注API质量等级。对于这两个标准的名称,机油厂家的技术人员一无所知;有的经销商知道;对店铺了解较少;主人知道的很少。
长话短说,做一些关于标准的科普。非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主流机油标准有两种:
1.美国、日本和中国目前使用的API标准,以及知名的汽油和机油标准SL、SM和SL都是API标准,俗称美标。ILSAC GF-5可以看作是基于API的更严格的版本。
2.欧洲采用的ACEA标准,A3/B4、A5/B5、C1、C2、C3、C4、C5,大家都不熟悉,都是ACEA标准,ACEA俗称欧洲标准。
0W,5W,20,30,40。这些粘度等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的标准。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是根据SAE规定的粘度等级进行分类的,但两者有区别。比如美国标准5W-30和欧洲标准5W-30的区别就非常明显。虽然看起来粘度等级是一样的,但是这个30不等于其他30。
日本厂家推出了带小数点的0W-7,5等粘度等级,不被SAE认可,间接被API和ACEA标准认可。所以,如果0W-7,5的产品是用API SN级别写的,那就是无稽之谈,是基于空的谎言。不可能获得原料药认证,也不会被欧洲标准ACEA认可。
目前国内有很多维修店,在选油的时候,会通过查询软件找到粘度等级和换油升。但是查询软件没有区分美标和欧标,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门店。
我不想讨论美标还是欧标质量更好,只是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。美标和欧标机油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,错误使用会产生不良后果。
前几年出口美国的欧洲车,比如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需要使用欧洲标准最低的A3/B4(现在要求最低的C3标准,基本上是30粘度的机油)。
上图是我和一个石油商今天的对话。没有别的意思,这次谈话很有代表性。连经销商都想不出德国车应该用什么标准和粘度的油,更别说修理店了。!
2000年初,由于在美国找不到欧洲标准机油,车辆使用美国标准机油存在很多问题。宝马美国专门给经销商发了一条信息,明确要求必须使用欧洲标准机油或欧洲配方机油。
另外,据我们所知,近日胡涂狂旗事件的车主是1.2T车型东风标致408。按照我们的理解,车应该使用0w-30 A5/B5机油(附在发动机舱),A5/B5是欧洲标准。据悉,车主上次换油使用的是5W-40美标机油。是粘度不对还是标准不对,还是其他原因导致车辆滤清器堵塞,暂时没有数据和证据无法确定。据悉,4S店拒绝给车主保修的原因是车主使用了粘度错误的机油。如果4S商店仍然需要拒绝履行保修的理由,车主可能会使用质量标准错误的机油。
非4S维修行业对美国标准比较熟悉,对欧洲标准不太熟悉,对原始设备制造商的OEM标准了解不多。世界上几乎每个汽车厂都有自己的石油标准。由于各国的反垄断法,OEM很难强制车主使用OEM指定的品牌。因此,OEM发布了机油标准,每个润滑油品牌都可以申请认证,OEM收取认证费。考虑到你不可能随时随地买到OEM认证的机油,OEM推荐最低质量要求。比如前面提到的标致408,要求使用欧洲标准A5/B5机油,这其实是最低质量要求。从符合程度来看,OEM认证的机油类型最适合该车型,其次是OEM推荐的质量等级。如果车主使用的机油不符合最低质量标准,OEM确实有权拒绝履行保修义务,即使是欧美国家。
上图:奔驰229.51标准与奔驰推荐最低标准ACEA C3技术要求对比。蓝色是229.51标准,灰色是C3标准。(中国市场有很多石油品类,与C3等级相差甚远。)
回到主题。专业人士知道欧洲标准和美国标准的区别,也呼吁有针对性的使用产品。然而,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是一个相当低效的市场。油厂不想生产更多的品种,经销商不想销售更多的品种,修理厂不想区分和储备复杂的产品类别。因此,到目前为止,很多非4S渠道的售后市场仍然是5W-40 SN-级别的套餐。只有主人运气不好才吃药,看运气好不好。
这一次,奔驰只在产品上标注了自己的MB标准,而没有标注大家熟悉的美国标准API级别,这给大家敲响了警钟。我认为有两个原因。一是奔驰一直不愿意通过维修渠道容忍奔驰汽车乱用美国标准机油,让奔驰承担投诉;第二,奔驰有意利用中国反垄断法不严和代工指定油耗的能力,利用代工的强势地位,在售后油耗领域获得份额。难怪奔驰在中国售后市场是自己做的,又找了个对手给自己抢饭碗。
上面截图是奔驰官方APP,叫bevo,已经可以通过国内APP平台下载了。哪些规格的机油品牌通过了奔驰的哪个标准认证,一查就知道了。(特别提醒,在上面能找到的品牌,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都和奔驰认证标准一样。不同的产地有不同的品质。)